当前位置:

【地理位置】蒙古国地处东北亚,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国土面积共156.65万平方公里,北与俄罗斯,东、南、西与中国接壤,中蒙两国边界线长达4710公里。


 【行政区划】蒙古国按行政区划分为21个省和首都乌兰巴托市,全国共有331个县和1681个自然村。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是全国最大城市。蒙古国总人口约320万人,近半数人口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蒙古国地广人稀,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自然资源】蒙古国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目前,蒙古国境内已探明的有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主要有铁、铜、钼、煤、锌、金、铅、钨、锡、锰、铭、铋、萤石、石棉、稀土、铀、磷、石油、油页岩矿等,煤炭、铜、金矿储量居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探明煤炭蕴藏量约1620亿吨、铜约3600万吨、铁约20亿吨、磷约2亿吨、黄金约3000吨、石油约15亿桶。
       
矿业是蒙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矿业产值12.46万亿图,同比增长11.1%,占工业总值的71.6%;蒙古国矿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超过70%,并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蒙古国在地质勘探方面缺乏专业队伍,技术装备落后,地质勘探水平总体较低。蒙古国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水电资源匮乏,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矿产业的发展,很多矿产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蒙古国已进行开采且出口产品的大中型矿主要有:奥尤陶勒盖铜金矿(OT矿)、塔温陶勒盖煤矿(TT矿)、额尔登特铜钼矿、那林苏海特煤矿、巴嘎诺尔煤矿、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塔木查格油田等。


【基础设施】蒙古国基础设施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道路、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沿用前苏联时期建设成果,已不能满足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未形成联通全国的运输网络,且多数道路路况较差。成为制约蒙古国下一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蒙古国地广人稀,公共交通运输和能源电力业生产成本较高。因此,蒙古国目前道路建设仍主要依赖政府公共投入。近年来,蒙古国政府增加了对道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等纷纷对蒙古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各类资金支持,启动了联通各个省会间的省级公路项目、西部公路项目等大量公路项目。
       除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外,蒙古国还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区域互联互通合作,特别是中蒙俄三方合作,打造过境蒙古国,连接中俄、联通欧亚的区域经济走廊。2013年,蒙古国政府提出建设连接中蒙俄三国铁路、公路、石油、电力、天然气“五大通道”,后改称“发展之路”项目。


【对外政策】蒙古国大呼拉尔1994年通过《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规定,蒙古国奉行开放、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同中国和俄罗斯建立友好关系是蒙古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主张同中国、俄罗斯“均衡交往,发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发展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亚太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与合作。2011年,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新《对外政策构想》,基本保留原有基础,并根据新形势进行补充。将“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拓展为“爱好和平、开放、独立、多支点的外交政策”,强调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明确对外政策首要任务是发展同俄罗斯、中国两大邻国友好关系,并将“第三邻国”政策列入构想,发展同美国、日本、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等国家和联盟的关系。2012年3月,蒙古国与北约建立“全球伙伴关系”。11月,蒙古国加入欧安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7个成员国。截至2019年底,蒙古国已同191个国家建交。


【同中国关系】蒙古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1949年10月16日与中国建交。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后,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在涵盖政治、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达成了多项重要合作文件。
       2017年5月,蒙古国总理额尔登巴特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访问期间,额尔登巴特总理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举行正式会谈,就拓展矿能大项目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合作,进行合作交流,增进两国互信,继续推动中蒙两国睦邻友好。
       2018年4月,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访华。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同呼日勒苏赫分别举行了会见。就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之路”战略相对接,推动两国经贸、人文、产能、环保等领域务实合作进行交流,增进两国互信。
       2021年6月10日,呼日勒苏赫当选新一届蒙古国总统。新总统上任后,不断加强同中国的关系,坚持对华友好,提升对华关系,不断改善经济和贸易,最终实现蒙古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提升。2022年8月8日,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乌兰巴托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对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的卓越领导下取得伟大发展成就感到由衷钦佩,很高兴看到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得到有效落实,两国经贸额100亿美元目标顺利实现。赞赏中方坚持同邻国分享发展机遇,助力蒙古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愿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口岸、基础设施、防沙治沙等各领域合作,将蒙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新水平。期待加强蒙人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交流,开启两个百年大党合作新的世纪。


【中蒙经贸】1951年中国与蒙古国建立贸易关系,曾长期采取记账贸易方式开展贸易活动。1991年两国政府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以现汇贸易取代了政府间记账贸易。1991年8月,中蒙签订了《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和《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并均于1993年1月1日生效实施。2008年6月签署了《中国与蒙古国经济贸易合作中期发展纲要》,规划了未来五年的中蒙经贸合作。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蒙期间,中国商务部同蒙古国经济发展部共同签署了新的《中国与蒙古国经济贸易合作中期发展纲要》,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的目标。
       2019年中国继续保持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市场地位。蒙古国对华出口产品主要包括矿产品、动物毛皮原料及其制成品等,蒙古国对华进口产品主要包括汽柴油、食品、机械设备产品等。
       2019年中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流量1.28亿美元。截止2019年末,中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存量34.31亿美元。投资主要分布在矿产、能源、建筑、金融、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
       2019年中国企业在蒙古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90份,新签合同额40.5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7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477人,年末在蒙劳务人员3180人。新签大型承包工程项目包括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蒙古额尔登特至敖包特铁路项目;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塔旺陶勒盖燃煤火电项目;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巴音珠日和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等。
       中蒙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按照矿产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总体思路顺利开展。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蒙古国“发展之路”战略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经贸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2021年6月1日,蒙古国特许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蒙古国政府新闻媒体与公共关系负责人钢照日格就蒙古国开放边境口岸问题进行了发布会,正式宣布蒙古国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开放边境口岸。蒙古国公民将能够前往十多个开放边境口岸的国家,包括中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美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希腊、吉尔吉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埃及和印度。边境口岸的开放,也开启了中蒙贸易的新篇章。